影評

音樂是戰勝魔鬼的最佳武器——
《多啦A夢:大雄的地球交響樂》影評

查尔斯郭

2024年度多啦A夢劇場版《大雄的地球交響樂》於3月1日在日本上映。我在首映日和貼吧上認識的朋友一起去看了,交流中收穫良多。

和往年一樣,不出意外的話,這應該是中文網絡上的第一篇詳細影評,內容包含大量劇透和私貨,希望保留完整觀影體驗的朋友請自行判斷是否繼續閱讀。

本作在中國大陸的上映時間應該一如既往是6月1日。

一、 「大家一起玩音樂,很快樂吧?」

最終決戰之前,多啦A夢因為體內的「噪音」感染過重,身體機能幾乎徹底喪失,癱倒在了空地的水泥管前。根據本特大師(山寨貝多芬)的說法,「噪音」可以通過音樂消滅,眾人決定通過合奏來解決感染。

在緊要關頭,因為缺少指揮,眾人配合得一塌糊塗,大雄的豎笛又總是跑調,惹得胖虎小夫一頓埋怨,一旁的米卡也念叨着:「音樂在打架呢」。眼看樂隊到了解散的邊緣,但這時靜香沉住氣,發揮了打擊樂部「副指揮」的職能,迅速切換為簡單的響板,帶頭跟隨豎笛的步調打出了新的節奏,作曲人查貝可也用奇蹟般的速度修正了譜面,改為更加簡單輕鬆的編曲。

眾人通過一曲完美的合奏,把感染多啦A夢的「噪音」逼出體外消滅,同時終於體會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這也是最後成功演奏「地球交響樂」的關鍵前提。危機解除後,米卡對查貝可開心地說道:「大家一起玩音樂,很快樂吧?」

相信這是她作為一路SOLO至今的音樂小孩,發自肺腑的感慨。

孟子與齊宣王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意為「一個人欣賞音樂的快樂不如多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演奏音樂也是同理。每一個玩過音樂的朋友或許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與別人合奏的時候,兩個或者更多聲部完美配合起來,相互填補了頻響上的缺失,形成完美的和聲,那是一種令人汗毛倒豎的體驗。

我至今還記得人生中第一次的成功合奏——那時我父親用結他鋪墊和弦,我用一支複音口琴吹奏《紅河谷》的主旋律,隨着演奏的進行,我只覺得全身的癢處都被搔到了一般,酸麻的暖流從耳朵涌到大腦和心臟,再流向四肢,令人同時有開懷大笑和淚流滿面的衝動。

綜合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種滿足感源於人類潛意識的弱點:對安定和可預測性的本能依賴。一個人原則上不可能預測另一個個體接下來要做什麼,但在共享同一本總譜、同一套和弦進行的情況下,樂隊中的一個樂手完全可以預測另一個樂手下一個小節會奏什麼音、什麼和弦,進而配合其進行自己的演奏。

在音樂之外的場合,人們通常將這種現象稱為「默契」或「心靈相通」,而器樂合奏可以簡單地讓多個獨立的個體進入短暫的「心靈相通」狀態,共同享受這種可預測性帶來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有過樂隊經驗的觀眾當然也可以理解一開始為什麼胖虎和小夫會對大雄的跑調深惡痛絕:在和弦亟需回到根音解決的時候,下一個小節卻冒出了意料外的不和諧音,抑或是根音慢到了弱拍甚至符點上,那會對心理安全造成多麼大的衝擊?一個樂句停在7音上,就好比扔靴子只扔一隻那麼可恨。

但多聲部合奏的優勢就在於,良好的配合完全可以掩蓋一兩個樂器的不足。耳尖的觀眾或許能聽出來,整部電影中大雄的豎笛其實一直都有穩定的跑調,比其他人的音調略高一點點。除了大雄的演奏水平不過關之外,我還想到一個客觀的解釋:由於巴洛克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豎笛作為典型的獨奏樂器,標準形制的定音多為A=442Hz,而其他樂隊成員都是標準的A=440Hz,再加上大雄吹出來的的泛音偏高,所以他的豎笛永遠不在調上。

在查貝可修改譜面後,曲子降了一個大二度,轉為了Bb(也可能是A,我只聽了一遍不確定,但原曲應該是C大調),胖虎的大號原本就是Bb,小夫的小提琴是無品弦樂,容易轉調,靜香的響板更不用管調性。同時由於節奏放緩,大雄的高泛音有了更充分的平衡時間,所以四人在旋律上的配合顯得更搭調了。如果說導演是有意而為,那麼這裏的細節處理我給滿分,但更大的可能性就是我單純想多了。

大部分音樂主題的影視作品都會把「良好的演奏配合」作為體現主角團隊感情融洽或團結的手法,本作也不例外。在空地合奏後,不再有人嘲笑大雄拖後腿,而決戰合奏的時候也沒有因為大雄的技術不足而引發更多的危機。畢竟一部劇場版的時長不足以支撐「長時間堅持練習」帶來的進步,那麼把關鍵點置於「在配合上的突破」帶來的戰鬥力提升也算是恰當的處理。

比起劇尾的大合奏,作為起承轉合中「轉」的部分,空地合奏一幕的戲劇張力其實還可以有提升的空間,比如:

1.大雄對多啦A夢的關心略顯突兀,之前多啦嗓子啞了很久大雄都沒在意,人倒下了才開始着急。

2.胖虎小夫嫌棄大雄的設定惹人嫌,同時本該靜香說的台詞被馬林巴琴給搶了,問題是觀眾聽不懂啊。

3.米卡一開始除了吐槽什麼也沒幹,曲子合上了才張嘴唱,這是典型的主唱搶功。人聲是表現力最強的樂器,個人認為這裏的米卡給個嘴炮的機會也好,可能聲優咖位太小了沒那個面子吧。米卡的聲優是東寶自家的子役平野莉亞菜,2011年出生,在此之前沒有代表作,不過我覺得她配得不錯,期待她今後的發展。

綜上所述,或許是本作低齡化的基調帶來了我們如今看到的結果,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二、 音樂是文明的護身符

這一部劇場版的危機起因在於,大雄為了逃避第二天的音樂課練習,擅自用多啦A夢的因果律道具「預言日記」寫下了這樣的句子:「今天音樂沒有了。」果然,當天的音樂課因為老師臨時有事而取消了,但因為大雄沒有限定任何條件,全世界範圍內的一切音樂也都會一起消失。

預言日記在不違反物理定律的前提下忠實執行了這個指令,大量小概率事件同時發生,播放音樂和演奏音樂的各種設備恰好同時故障,會唱歌的人嗓子也發不出聲音,這不起眼的小小改變實際上令人類社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同時,由小行星探測器送回的小行星樣本中,夾帶了一種名為「噪音」的危險生物,它被設定為無腦吞噬與破壞一切、癌細胞般的自我複製體,唯獨懼怕音樂。由於至今為止地球都充斥着音樂,所以「噪音」沒有可乘之機,但由於大雄的亂來,地球在一天內失去了音樂的庇護,讓「噪音」開始感染。

曾經被「噪音」所摧毀的繆西卡星是一個以音樂為能源的文明,他們在毀滅之前遺留的造物「音樂殿堂」,來到了地球附近。僅存的繆西卡星人後裔就是米卡,她降落到地球,無意間聽到了獨自練習豎笛的大雄吹出了「no」的跑調泛音,很是喜愛。之後大雄等人在河邊排練時,米卡再次出現,並認定五人組是可以拯救繆西卡星的「傳說中的5位演奏家(virtuoso)」,把他們帶上了音樂殿堂,開始任務。

電影中以卡通化的手法表現了音樂消失的後果:愛聽演歌的老頭失去了精神、看不到煽情電視劇的媽媽變得暴躁、送外賣的小哥不吹口哨就要摔車、街頭表演的樂隊內訌解散、幼兒園的孩子們難以安撫……如果藤本弘大師還在世,說不定由他創作的這一段落還能更有想像力一點。但是說實話,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現實中,那麼你讓我用任何具體的場景來說明「缺少音樂」這件事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聽上去都會顯得有點牽強。

我懷疑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音樂到底有多重要,它和另外7種藝術形式一樣,是人類文明的裝飾品,是顯而易見的「非必要」。但我想每一個人也都會同意:沒有音樂,始終不是一件好事。

音樂是依附於秩序與規則的概念:由特定的頻率、響度和音色結合為「樂音」,然後由多個樂音依照特定的節奏、旋律與和聲組成樂句、樂段等織體,再依照特定的體裁和形式編排為樂曲,只有到演奏出來後,一部音樂作品才最終完成且展現它的價值——表達人類的感情。

這和人類文明的組成形式多麼相似啊:擁有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特長的一個個人類,通過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完成一個個工程,建立村莊、城市和國家,並且生活其中。音符和各種樂曲的集合,我們稱之為音樂,而人類與其國家社會的集合,我們就稱之為文明。

有人類學研究主張,在人類的進化史上,或許早在語言出現之前,歌唱就已經先出現了,這個說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東方的孔子推崇禮樂制度,西方的柏拉圖把音樂等同於教育,而馬丁路德自己更是親自上陣創作與演奏,這些文化先賢們不約而同地把音樂作為修養自身以及教化、規制社會的重要手段,使其冥冥之中成為了文明的基本盤。

但神奇的是,被鋪天蓋地的規則所束縛的人類文明,依然時刻迸發着自由與活力,而被複雜的樂律和樂理所限制的現代音樂本身,依然被視為創造力的體現。本片沒有具象化「音樂」本身(最終戰中多啦A夢使用的聲音凝固飲料除外),而是具象化了這種「秩序與規則」的對立面——代表非秩序與混沌的「噪音」。一朝失去「音樂」這一秩序與和諧的象徵,人類社會便會受到混沌獸性的反噬,逐漸失去交流合作的能力,陷入對抗和混亂,最終毀滅。而反抗的手段也很簡單:通過完美的合奏,展現出人類作為有機文明不可或缺的兩種重要素質,一是創造並遵守規則的能力,二是協作與配合的能力。

決戰合奏中,五人組與音樂殿堂的機械人們配合默契,但這並不足以擊退「噪音」的全力進攻,最終決定勝局的是地球本身固有的那些「音樂」也加入了戰局——風鈴、蟬鳴、刀與案板的碰撞聲、電車行駛的咣咣聲,諸如此類。在第一次來到音樂殿堂時,米卡和查貝可聲稱「這些玩意都是音樂」,但大雄等人和觀眾或許直到現在才理解這一主張的意義。

規則和定義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礎,如果我們不加以定義,那麼音樂和文明本身都無法在邏輯上存在。正如維特根斯坦的主張,語言和世界存在同構的關係,語言無法描述之物即為認知外,而認知外,或者說定義外,就是不存在。那麼,風鈴和蟬鳴等瑣碎的聲音,也都在某種抽象層面上符合「音樂」的定義,如此才能存在,並且為人所共鳴和喜愛。

地球全體加入戰局的「雜音」蒙太奇里,有短短的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在陰雨的城市廢墟中,一名身穿俄式(或烏式)裝備的士兵在吹口琴,許多戰爭影片中也會出現類似的鏡頭。在鬥志昂揚的時候,音樂可以激勵人心;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音樂可以引導人心;失心喪氣的時候,音樂可以撫慰人心。即使家鄉被戰火摧殘到只剩殘垣斷壁,只要音樂還存在、內心深處演奏音樂的衝動還存在,對重返文明的信心便不會消失。

三、 恰如其分的科普力度

比前作《天空理想鄉》強一些的是,本作的科普(說教)要素並沒有設置得很刻意,這一點倒是頗有原著的風采。影片中水到渠成地說明了人類樂器的起源,即出土於德國境內的施本瓦骨笛,通過多啦A夢的「回憶香水」(單行本第20卷登場,在劇場版里用出這個道具真是難為製作組了)演繹了這支骨笛的誕生:

同樣身為繆西卡星人的最後血脈,米卡的同胞妹妹在約4萬年前被送往地球避難,降落在歐洲中部(如今德國境內)。她隨身攜帶了繆西卡星的文明信物——一支綠色的豎笛,並在地球長大生育,當紅歌星米娜就是她的後代。當地的人類被音樂所感動,模仿她的豎笛,用天鵝的骨頭(現實中是禿鷲)製作成了骨笛。

米卡妹妹的綠色豎笛是復活音樂殿堂的關鍵道具,最後的音樂噴泉需要它吹出的五聲音階來啟動。但雖然米卡從米娜手中拿到了祖傳的豎笛,卻因為年久日長破損而缺失了最高音。

插一句:說實話這個品相已經是奇蹟中的奇蹟了,同樣年份的施本瓦骨笛出土時碎成了十幾片,好不容易才修復的。另外別問我為什麼4萬年前的東西能傳下來,中國的傳國玉璽才幾千年都丟了好幾次了。

音樂噴泉只差最後一個音階,無法啟動,正當米卡無計可施的時候,大雄拿出了自己的豎笛,吹出了一開始撩米卡時的「no」跑調泛音,噴泉表示密碼正確,於是音樂大廳成功重啟,眾人獲得了可以對抗「噪音」進攻的堡壘。

為什麼音樂噴泉要有五個音?因為人有五隻手指,這是最簡單也最正確的答案,因為所有的定音樂器都要由人手演奏,能對應五隻手指的就是適合人類的樂器。在十二平均律出現之前,五聲音階是人類最原始也最基本的音階,這是人類音樂的基礎。

說到這裏,如果有興趣的話,各位可以自己做一個小實驗,方便理解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不約而同地發明了五聲音階:

(這一部分沒有興趣可以不看,和電影無關)

1.拿一個案板,或者字典、厚書之類,硬一點的板子,最好有30厘米左右長。在上面套一根皮筋,與長邊平行,並且讓皮筋在不繃斷的前提下儘可能繃緊。

2.拿一根筷子或者筆之類的細圓柱體,墊在皮筋下面,彈一下皮筋,確保它能發出「嘣嗡嗡嗡」的聲音,恭喜你,你製作了一把皮筋琴。我們把皮筋稱為琴弦,那個墊着的圓柱體稱為琴枕,而板子的右側邊緣稱為琴橋。

3.把琴枕儘可能移到板子的左邊緣,現在彈一下琴弦被架起來的右半部分,記住這個音高,並在琴枕當前的位置做一個標記,記為根音1。

4.測量根音1到琴橋的距離,取其中點,把琴枕移動到這個位置,再彈一下右半部分的琴弦。因為弦的材質、粗細和拉力不變,弦長減半,所以其自然共振頻率變為2倍,這是你的第一個八度音,此時琴枕的位置記為高音1。

5.計算距離,在根音1到琴橋的1/3處標記一個點,把琴枕移動到這個位置,彈一下右邊的琴弦。由於琴弦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弦長減為2/3,其頻率變為3/2倍,這是你的第一個五度音,記為5。

6.測量從點5到琴橋的距離,算出其1/3的位置,即根音1到琴橋的5/9處,以這個點為中心,做出琴橋的對稱點,即根音1到琴橋的1/9處,這是你第二個五度音的下八度音,頻率為根音1的9/8,記為2。

7.測量從點2到琴橋的1/3處,記為點6。

8.對點6做和點5同樣的處理,取1/3後做琴橋的對稱點,得到點3。沒有必要對點3繼續處理了,因為你只會得到高音1。

9.好的,現在你的琴上有6個點,分別是12356和高音1。把琴枕移動到這些點上後彈奏右側的琴弦,你會聽到「宮商角徵羽」。恭喜你,你剛剛親自使用五度相生律,發明了五聲調式。

可能有人想問,為什麼我要在一篇影評里花這麼大的篇幅講這種小學生程度的樂理,還講得這麼詳細?因為我想如果藤本老師在世的話,他也會這樣做的,多啦A夢永遠樂於啟蒙。

說回電影本身,如果我們深挖一點,或許大雄的跑調音會被音樂噴泉認可不是巧合,其實任何一個不合常理的音,噴泉都會認,因為那代表了音樂創造性與離經叛道的一面。

米卡第一次聽到大雄的跑調音時欣喜若狂,雖然那個音超出了常理,但米卡喜歡。每一種樂律都有自己的局限,所有的旋律排列組合看似無盡,其實終歸是有數的。除了嚴謹的計算和琢磨外,音樂的發展還需要依靠一種稀有的本領,那就是突破與創新。「新鮮感」是音樂作品得以脫穎而出的一大優勢,聽到不合常理的音素時眉頭立刻擠成一團的音樂家是敬業的,但其後能不能立刻試着去理解甚至欣賞和借鑑,就是真正的藝術家與庸人得以區別的關鍵了。

四、 無處不在的致敬

在初到音樂殿堂時,五人組面對的是一個充滿了奇怪陳設的場地,這裏其實和現實中為電影造勢的神奈川富士急Highland多啦A夢主題燈光秀場地有些相似,以不同的方式觸碰其中的器具,就會發出不同的光和聲音。眾人在場地中摸索着,一開始毫無頭緒,後來逐漸摸索出了音階,摸索出了節奏和旋律,意識到了和聲的存在,然後迎來一輪接一輪的正反饋,發展出了自由、快樂但有條理的音樂。

這一幕以象徵性的手法展現了人類發展出音樂的過程,也直指音樂意義的本質,那就是對人性淋漓盡致的體現。在證明自己是合格的、能夠創造和欣賞音樂的人類後,米卡和查貝可終於願意現身,請求眾人的幫助。

本片中致敬了許多歷史上的音樂名家,比如溫文儒雅的機械人莫歇爾(山寨莫扎特)、前面提到過的本特大師(山寨貝多芬,出場時年久失修,但保持了叼着木棍戳在鋼琴上作曲的姿勢,淚目)、頭頂小音叉賓州般旋轉的沉默小機械人巴奇(山寨巴赫),還有拼命哭哭哄不好的喪家敗犬山寨瀧廉太郎。

可能中國的觀眾對瀧廉太郎沒有什麼了解,他是日本明治時期一位英年早逝的年輕作曲家,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曲目,代表作《荒城之月》在國內的知名度也不算太低。不過論地位,和其他幾位大師相比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如果以中國的作曲家對標,可能聶耳在年代和地位上是最貼近的,兩人都在23歲英年早逝,作品不多但傳唱度高。

我能理解製作組希望在影片中體現日本本土音樂文化的心情,但鑑於日本真正有影響力的作曲家大多成名於二戰後,久石讓和坂本龍一還活着,不敢cue,武滿徹和小澤征爾……算了,瀧廉太郎就挺好的,你們盡力了。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對東方音樂能夠多一些信心,《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價值一點也不比《威廉退爾序曲》低,雖然肯定不會用就是了。

另外劇中還有一個角色瓦庫納(山寨瓦格納),我想單獨說一下。瓦庫納駐守的是一個巨型音樂劇場,被稱為「音樂工廠」。這個角色的存在意義約等於《天空理想鄉》裏的賞金獵人馬林巴,屬於那種你用「獨裁者按鈕」把他刪掉之後,整部電影絲毫不會受到影響的純多餘角色。

影片中的劇情是:胖虎和小夫來到了音樂工廠,被壞脾氣的瓦庫納發現之後扔到了舞台地下,兩人差點被大弦錘砸死,然後發現音樂工廠早就被「噪音」徹底污染。胖虎小夫逃了出來,但瓦庫納被噪音吞噬,直到音樂殿堂全部復活後才恢復行動能力。

這一幕中,瓦庫納既沒有發揮戰鬥力幫助兩人對抗「噪音」,也沒有推進任何情節或轉折,復活之後也沒有任何特別的建樹。我本來還想着決戰合奏的時候瓦庫納會不會負責吹瓦格納低音號,再給個特寫什麼的,結果吹的是普通的小號,胖虎倒是吹了一段女武神的騎行。 綜上所述,這個角色非常失敗,令人摸不着頭腦。

除了角色設定之外,還有幾點在音樂上的致敬之處值得一提:

決戰合奏的前半場,全員滿狀態正面迎戰噪音,地球的音樂援軍參戰之前,多啦隊打出的最高輸出是黑須克彥《實現夢想的多啦A夢》(即水田版2007~2019年間TV主題曲)主旋律第一樂句的變奏。這是我最喜歡的TV版OP,甚至勝過大山版的《多啦A夢之歌》。星野源寫的那首音樂垃圾(現任TV主題曲)沒有用在這裏真是太好了,算你識相,請以後也永遠不要用。

柴可夫斯基看似沒有出場,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本片中反覆出現的「天鵝」是誰的寵物。相比之下,施特勞斯、德彪西、舒伯特、蕭邦、勃拉姆斯等人恨得牙根痒痒,真的沒有出場。好不容易看靜香彈個鋼琴,彈的還是《致愛麗絲》,雖然原著里靜香缺失學過,不過這裏放個小夜曲可能更合適。

由胖虎吹着《歡樂頌》打頭陣,基本符合我心目中對最終決戰的想像。馬丁路德說過:「音樂是對抗魔鬼的最佳武器」,而《歡樂頌》更是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神兵利器,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力量的音樂作品之一,是倚天屠龍、震撼靈魂的怒吼和包容一切的聖母之愛。可惜不是大合唱,不然這一幕將登峰造極。

五、 各方面的碎片化感想與不足

下面的部分我會列出一些在觀影過程中冒出來的想法和碎碎念:

1.

必須要放在第一條的是,本作中沒有靜香洗澡的鏡頭。作為多啦A夢劇場版多年以來的優良傳統,靜香必須洗澡,這是底線,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今井一曉導演如今在背離人民群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藤本老師在天有靈,也不會允許你這樣胡作非為,天誅國賊,覺悟吧!

2.

雖然沒有靜香洗澡,但是有大雄和多啦A夢鴛鴦浴的鏡頭(誰要看啊),多啦A夢還帶着浴帽洗頭,也不知道洗的是什麼,雖然不是第一次了,還是感覺有點離譜。實際上浴室一幕是個重要伏筆,引出「浴室里混響比較好」的概念。還有大雄把豎笛忘在浴室,不得不用「時空轉換機」(單行本34卷《一夜間長滿了柿子》中出場,也是一個比較沒存在感的道具,再利用水平不錯)回到浴室去取,這兩個初看只是完全多餘的瑣碎情節,出現得很不自然,但最終伏筆回收時令人豁然開朗。

這個故事線是這樣的:最後一戰中本來眾人被打飛進太空,不能傳出聲音了,但四周胡亂漂浮的道具在不違反物理定律的前提下「恰巧」相互碰撞到了正確的位置,把目標地點依然設定在大雄家浴室的「時空轉換機」啟動了,並且影響範圍被設置為接近無限大。這導致整個地球被套娃進了大雄家的浴室、而且剛好懸浮在澡盆正上方,因此樂隊全體不光可以演奏出聲音,甚至還被加了浴室混響正面buff,最後擊退了來襲的「噪音」。

鏡頭一轉,在大雄的書桌上,攤着大雄用「加速發條」匆忙完成的暑假作業,其中留到最後寫的是暑假日記。或許是忙中有錯,大雄把「預言日記本」當成了普通的日記本,在決戰的那一天寫下了:「今天和大家一起泡了澡,真開心。」預言日記本再次忠實執行了大雄不加任何限定的指令,拉着整個地球一起和大雄泡了個澡,而且讓大雄感到很開心。

這一情節的處理完美結合了劇情邏輯、多啦A夢的道具和大雄的粗心特徵,並且出人意料。單靠這一點,我對本作的評分可以平地加一分。 (課後作業:當地球被同步至大雄家的浴室時,求三維空間中的不動點坐標)

3.

本作的配樂,除了重點着墨的幾首之外(天鵝練習曲以及地球交響樂的3個樂章),水平並沒有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程度。把格局如此之大的作曲任務全部交給服部隆之一個人來完成是個有風險的判斷,但結果可以稱為勉強及格。

片頭曲很有趣,由古樸的木管獨奏開頭,隨着畫面蒙太奇到人類音樂史上一個一個的代表性時刻,逐漸加入打擊樂、撥弦樂器、銅管樂、拉弦樂器和鍵盤、

負責主題曲的Vaundy倒是很驚艷,這首由切分音堆砌而成的雷鬼風格的主題曲輕鬆簡單,而且結合MV要傳達的思想內核境界比起去年的主題曲有顯著提升——未來的快樂根植於今日的努力,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積極地對待每一天。實際上,我在熬夜寫這篇影評的時候也在單曲循環這首歌,初見不是很抓耳,但不知為什麼有洗腦效果。

4.

關於與前作的聯動,出了電影院坐電梯下樓的時候我才砸吧過來味兒:《天空理想鄉》裏那個可有可無的賞金獵人,她的名字叫馬林巴,而本作中靜香的第一樂器是邦哥鼓,第二樂器則是馬林巴琴——好嘛,在這等着我呢。

5.

五人組的樂器分配是有考慮的,但考慮不足:大雄木管豎笛,胖虎銅管低音號,小夫拉弦小提琴,靜香打擊樂,多啦A夢則是指揮位。我尋思你們一共4個樂器要什麼指揮啊,確實,多啦A夢沒有手指,要分配別的樂器難了點,那就把打擊樂給他嘛。個人認為更好的分配應該是:

大雄木管不變,劇情需要;

多啦A夢負責打擊樂,沒有手指也幹不了別的,同時兼具指揮功能,空地合奏一幕中可以順便體現打擊樂對於穩定節奏的重要性;

胖虎銅管不變,為了世界的和平,必須要給胖虎一個把嘴占上的吹奏樂器,可以是長號、圓號或者薩克斯,不過胖虎和大號確實很匹配;

靜香可以考慮弦樂,由於到靜香的小提琴殺傷力也過剩,這裏可以是結他或者豎琴,短篇《固體雲瓦斯》中靜香是會彈豎琴的,而且豎琴是人類最早的撥弦樂器之一,有文化意義。或者靜香也可以配鍵盤,鋼琴水平應該過得去,單行本中靜香上鋼琴課的情節出現過不止一次;

小夫負責撥弦或者合成器這種需要大量財力和現代化設備才能玩好的樂器,或者手風琴?但是手風琴吃獨食,不方便體現配合。可能因為服部隆之自己擅長提琴,不過我能理解,我自己每次寫歌的時候,弦樂部寫起來總是最快樂的。

6.

本作中對周邊經濟的貪婪昭然若揭,《宇宙小戰爭2021》裏出現過一次的「機械人膠囊」又被強行拿出來了,玩具沒賣完是吧?還有「音樂家證書」升級和挨個解鎖場景的設定,我甚至懷疑是遊戲劇本比電影劇本先寫好的才會這樣。

7.

劇情還是禁不起細琢磨。比如米卡為什麼會掌握直接把人從音樂教室拉到同步軌道上的太空電梯技術,邀請函明明發在「翻譯魔芋」之前,為什麼是用日語寫的,米卡兩姐妹怎麼會剛好都和地球產生了聯繫,以及一開始「噪音」沒有受到地球雜音的影響,為什麼最後突然被「雜音」組成的音樂擊敗,是否「噪音」對音樂的定義前後不一,等等。

前面提到的伏筆回收我給予高度評價,但這不能豁免劇情上的過多硬傷,內海照子想要真正寫好一部多啦A夢劇場版,可能還需要更多經驗積累和資歷沉澱。不能總指着影評人幫你找補劇情深度啊,為了給你的低幼劇本套幾個高大上的隱喻,我幾乎掏空了自己的知識儲備,腦子都要燒了好嘛。

8.

同為原創劇場版,本作對原作的尊重明顯優於《天空理想鄉》,至少看得出努力過。開頭大雄打賭「用耳朵吹豎笛」、「狸貓多啦」對月高歌經典畫面的強行出現、以及大量原作道具恰到好處的使用,比如「加速發條」、「聲音凝固飲料」和悲壯的「空氣炮」、「名刀電光丸」(插一句,既然物理攻擊無效,但聲音有效,那為什麼不用「回家喇叭」讓「噪音」滾蛋呢),讓本作可以稱得上是《新恐龍》以來最有多啦A夢氣息的劇場版。另外根據日本網友的評價,本作中多啦還複述了《雲之王國》中的經典台詞,不過具體是哪一句我沒有印象了。 說到《雲之王國》我可就收不住了,我要……等等,一看快一萬字了,還是收住了。

9.

去年我吐槽了胖虎小夫靜香的邊緣化,今年情況更甚。胖虎的勇敢和無謀、小夫的懦弱和滑頭、靜香的溫柔體貼統統沒體現出來,出木杉更是只露了個臉,一句台詞都沒有,和音樂課打醬油的阿恨(單行本15卷《表情控制器》中登場,表情一直很不開心的女同學)平起平坐了,CAST名單都沒他的份,戲份甚至比不上路人JC。

10.

本作發起了聯名活動,徵召全日本小學生及以下的小朋友參加多啦A夢冠名樂隊,為藤子F不二雄誕辰90周年紀念準備公開演出。我很羨慕日本這種全民學習音樂的氛圍,它會讓整個社會多出一層藝術與人性的聯接。去年8月份,我任職的公司舉辦了一場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夏日祭活動,邀請附近的中學生樂團前來表演,第二首曲目就是《實現夢想的多啦A夢》變奏曲,害得我扔下吃了一半的燒鳥趕緊跑去錄像。那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本鄉下中學管樂團,但其配器之豐富、演奏水平和熱情之高令我無比敬佩。

11.

片尾彩蛋關鍵詞:蠟筆畫、畫家裝扮的多啦A夢;晴空下壯觀的歐式城堡、繁榮的城下町;穿紫色兜帽斗篷的多啦A夢、舊木拐杖。個人判斷66%可能性繼續原創,33%可能性重製《夢幻三劍客》,另外1%可能性重製《一千零一夜》或者《太陽王傳說》。

我去年許願說今年劇場版要合家歡大鬧劇,願望實現了,那麼我今年再許一個:希望不要重製《夢幻三劍客》,因為那樣我影評就不得不寫女權話題了,這會讓我很為難。

結語:

通常認為,當一個人對音樂的熱愛不具有任何功利性,那麼這份熱愛是純粹的。但純粹的熱愛難道真的就沒有功利性了嗎?維持音樂的存在本就是維持人類文明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堅持對音樂的熱愛就是堅持自己的人性。大雄在應付了演奏發表會後,決定繼續堅持練習豎笛,因為這件樂器對他來說有特殊的意義,他在成長中確確實實地踏出了一步,在今後的人生中,音樂也會無時無刻不陪伴他左右吧,就像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一樣。

因為我熱愛音樂,所以我試圖讓它脫離使它受到壓抑的守舊傳統。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象自然那樣無邊無際,象風,象天空,象海洋。 ——克洛德·德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