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1980年第一部剧场版《大雄的恐龙》,以及1981年第二部剧场版《大雄的宇宙开拓史》的成功,每年上映一部《哆啦A梦》剧场版,就成了固定的模式。而1982年上映的第三部,就是本期文章要介绍的《大雄的大魔境》。

《大雄的大魔境》故事发生的舞台,从第二部《大雄的宇宙开拓史》中的宇宙,搬到了中非神秘的丛林当中。由于《大雄的大魔境》的故事情节与当时的热门电影——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指导的《夺宝奇兵》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些人认为《大雄的大魔境》的灵感取自于《夺宝奇兵》。实际上,《大雄的大魔境》的漫画原作是于1981年8月开始连载的,而《夺宝奇兵》在美国的上映时间是1981年的6月,在日本上映的时间为1981年的12月,从时间上来看,在《夺宝奇兵》上映之前,藤子·F·不二雄老师应该就已经构思好故事情节了,所以这两部作品有相似之处应该只是一个巧合。

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藤子·F·不二雄老师曾表示过,是来自于他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探险小说,比如亨利·莱特·哈葛德所著的《三千年艳尸记(She: A History of Adventure)》,以及阿瑟·柯南·道尔所著的《失落的世界》等等。藤子·F·不二雄老师对这些探险小说非常着迷,所以前往未知地域进行探险就成了他小时候非常向往的一件事,而现代社会,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因为科技不断发展,使得这些所谓的“神秘地带”越来越少,但是藤子·F·不二雄老师也相信,世界上也许还有未知的地方等待人们去踏足。所以在故事中,小夫说:“地球上竟然没有一点谜团留给我们!”应该也是藤子·F·不二雄老师的心声吧。

本作的故事舞台虽然是发生在非洲,但是在最初的连载版本中,大雄他们最先考察的是南美洲,在大雄的梦中,他们也是前往的南美洲。最后经过扁扁的提示,他们才用卫星开始观察非洲。而故事中那个“烟鬼森林”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是藤子·F·不二雄老师杜撰出来的。

另外,本作也是出木杉在“大长篇”中首次出场,不过他并没有参与冒险,只是为大雄讲解了“烟鬼森林”,而出木杉这一工具人的作用,也在之后大长篇中经常出现。

在《大雄的宇宙开拓史》中,静香、小夫、胖虎三人的戏份并不多,而在这一部里,三人就与大雄、哆啦A梦一起全程参与冒险,尤其值得一得的是对胖虎和小夫的刻画,在故事中,胖虎因为觉得自己让大家陷入了危机,而变得敏感、孤僻,让人看到了平时作为“月见台之王”的另一面。


而小夫则发挥了博学的优势,解开了深谷中“闹鬼”的迷团,可以说,这正是“大长篇”的魅力之一:因为篇幅的扩展,对于各个角色有了更多的刻画,让每个角色都有发挥的空间。

不过在故事方面,向来以创作短篇单元剧故事为主的藤子·F·不二雄老师,在创作长篇时也依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故事的结尾,静香用预约机引出了未来的哆啦A梦等人前来救场,虽然哆啦A梦的各种道具就是故事的核心元素之一,但是这种破局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还算说得通,可还是让人感觉有一定的“耍赖”成份在里面,并且也引出了一个“时间悖论”:连扁扁都不知道那个巨人之心如何启动,而未来的哆啦A梦却知道,这种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在之后的故事中也依然存在。
不过本作还是有不少亮点,比如扁扁为了不连累众人,决定一个人独自前行,但是其它人还是陆续跟上,整段剧情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藤子·F·不二雄老师通过画面让几个人在危机时刻团结在一起的友谊表现的淋漓尽致,充非体现了,藤子·F·不二雄老师做为老一代漫画家优秀的创作功底。
本作剧场版的导演依然是上一部的西牧秀夫,电影虽然在整体剧情上与漫画保持一一致,但是在风格上却有着很大不同,尤其是前半部,过于突出搞笑元素。可能是因为风格改变的原因,本片在票房以及观影人次上,都比上一部《大雄的宇宙开拓史》有所降低。
在这部影片上映之后,藤子·F·不二雄老师就找到了楠部三吉郎,对他说:“电影拍的很好,但是导演似乎没有理解的我世界,下一部电影可以换一个人选吗?”,于是,下一部《大雄的海底鬼岩城》就换成了芝山努。
月见台17600是由哆啦A梦爱好者创立的公众交流平台,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或者有兴趣进行投稿,请加入QQ群:113197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