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F·不二雄将《哆啦A梦》定义为“生活搞笑类”漫画,而短篇故事也确实遵循这一定义,漫画对日本人的生活日常有着很详尽的描写。既然是日常,那么无论是在角色之间的对话中,还是一些情节中,都免不了夹杂着一些本国的历史和传说。本次系列企划,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漫画(单行本)中所涉及的日本历史和传说。
本系列盤點的第一本書是香港青文出版社出版的這本《多啦a夢初級論語》,選擇這本書來開篇不是偶然的,因為它可以說是作為一條線索貫穿了我看《哆啦A夢》的這幾年。
正式獲得小學館授權後,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多啦A夢漫畫和相關作品,我手上有10多套100多本,但也不敢說收了大半。不過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超長篇多啦A夢》卻是比較容易介紹,也是比較容易收藏的,這書也有不少可以說說的。
在第二期呢,我介绍了《哆啦A梦》的原著共有多少篇。在这一期中,我会在推荐购书的同时,讲讲各种单行本的收录情况。另外,有些非原著的漫画书也挺有意思的,我会顺便推荐一下。
依据横山泰行所列的数据,由藤子F不二雄制作的《哆啦A梦》原著(正典)共有1345篇。我在对这个数据的进行整理比对后,认为以我的认知标准,这个数据稍稍有些不妥。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在什么年级就学对应年级的课本,这很正常。一般来说,应该不会有人在小学四年级时去读完五年级的数学课本吧?而日本的一家出版社“小学馆”旗下有这么一部杂志:《学年别学习杂志》(月刊)。
2月3日,是小学馆学年志《小学X年生》(X=三~六)3月号的发售日(现已停刊)。由于每年4月是日本的新学年,依照学年更迭的惯例,为了让读者告别旧学年,藤子分别在《小学四年生》1971年3月号、《小学四年生》1972年3月号和《小学三年生》1974年3月号,刊登了共三版官方结局。
我是野原哆啦,「【分析】「胖虎定律」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的作者。然而或许因为话题本身的属性,该帖总体的讨论氛围不太平心静气。这种结果有违我最初的发帖目的——呼吁大家客观平和地看待人事物的各种面向。这次我将以《哆啦A梦》中实际出现过的黑历史剧情,重新诠释该帖想表达的内容。
随着岁月更迭,《哆啦A梦》各个要角的性格,逐渐从平面发展为立体。本文意图解释「女生为何不敢不出席胖虎演唱会」,所采用的证据仅代表胖虎的某一截面,不代表其性格的全部。
最近阅览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时,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在美利坚,《米老鼠》这样的经典漫画,可以由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前赴后继,不断延续下去,而在大洋彼岸的日本,许许多多的经典漫画随着原作者停笔而寿终正寝了?
对于机器鸭和哆啦美这两个人物的黑历史,一直想做一个整合来着,想想看以后可能会没时间,就现在弄好了~
或許哆啦A夢算不上一本百科全書,但是它其中涉及到的各種知識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就讓這篇帖子告訴你,哆啦A夢帶來的,不只有友情與親情的溫暖。
很多电影、游戏和漫画里都会放一些我们称之为“彩蛋”的东西,哆啦A梦也不例外,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小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