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评《大雄的宇宙小战争2021》
《大雄的宇宙小战争2021》上映这几天引发的争议可不小,中肯地去评这部电影是有难度的。于是笔者收集了不少粉丝反馈的有关电影的亮点和相对于原作存在的不足,尽可能从主创团队的角度出发,试分析电影的亮点和不足背后的成因。
我的恋人,就是这个猫吧!
《大雄的宇宙小战争2021》上映这几天引发的争议可不小,中肯地去评这部电影是有难度的。于是笔者收集了不少粉丝反馈的有关电影的亮点和相对于原作存在的不足,尽可能从主创团队的角度出发,试分析电影的亮点和不足背后的成因。
日本女性以向来有着顺从、温和、贞淑、忍耐的特质,其在传统日本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低下。而自1960年代以来,日本迎来了本国女性主义运动的春天。关注着现实的藤本弘,也将他对于种种时代思潮的思考倾注在笔下的作品之中。
为什么藤本弘作为一位公认的反战的左翼漫画家,他的作品中却时常能够见到诸如枪炮舰船一类刻画精致的兵器?
1998年上映的《电影附映中篇:归来的哆啦A梦》是渡边步监督执导的感动系列最初作。本作的植物演出主要着墨在作为引子贯穿全篇的樱花,既交代了发生在春天的故事背景,也抒发了花与人间事一同的浪漫主义情怀。
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附映中篇:我出生的那一天》中,渡边步监督以短短二十多分钟的镜头将其演绎成了《哆啦A梦》动画演出史上的典范之一。在这部电影中,渡边步将其独具匠心的植物演出发挥到了极致。
此次事件令许多哆啦A梦粉丝都感到很难过,请允许我代表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冲击的哆啦A梦粉丝们,说一些心里话。
藤本弘通过塑造哆啦小镇这一普通的首都圈近郊小镇和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寄托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表达了自己所推崇的都市生活理念,更刻画了都市生活中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日常,挖掘并讴歌了“平凡生活中潜藏的力量”。
一个贴吧就是一部历史,一部历史就讲述了一段传奇。我们的猫吧更是贴吧中的佼佼者,她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猫吧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无数个耀眼的明星,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可能早已不在,但他们为猫吧繁荣发展所做的努力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
《绿巨人》更像一杯温热的茶,初品味苦,并不如碳酸饮料等来得爽口、富有刺激性,甚至使有些人皱起眉,但若是细茗便能品出别一番风味。
活动 | 作品 | 时间 | 备注 | 荣誉 |
---|---|---|---|---|
猫吧头图设计大赛 | 作品 | 2015/02 | 机器猫吧十一周年吧庆活动 | 季军 |
猫吧特色爆照活动 | —— | 2017/01 | 机器猫吧十三周年吧庆活动 | 猫吧之星 |
吧友印象汇 | 【吧友印象】铜锣烧和铜锣烧们 | 2018/02 | 机器猫吧十四周年吧庆活动 | 勤奋作者 |
封面 | 期数/作品 | 时间 | 职务 |
---|---|---|---|
![]() |
16/哆啦A梦生日篇 | 2013/10/02 | 主编 |
![]() |
17/十年猫吧,蓝色梦想 | 2013/12/13 2014/01/18 |
主编 |
![]() |
19/伴我同行&夏日祭刊 | 2015/07/28 | 主编 |
![]() |
23/春の祭 | 2016/04/08 | 主编 |
Stf1:
他如今也是猫吧一个时代的代表了,而我是眼看着他在猫吧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12年的上半年吧,宇宙有时能跟我单独商议一下猫吧有没有值得关注的潜力新人。有一次我便提到了他,当时我也并不清楚他的具体性别,挂着克雷姆的头像,说话风格很柔和,话不多但是感觉比较沉稳的样子。宇宙摇了摇头,没有什么印象,便作罢了。
再次注意到他得大半年之后我担任吧主之后了,这时他的头像已经变成绿巨人传了。猫吧爆发了一场有关孙立军吧的大讨论,在这次事件中他再度出现了,表现的很积极很活跃,但也有点偏激。事件平息后也受到了宇宙的批评教育。不久之后的哆啦酱happy事件他便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过我依稀记得也替吧里说了不少话。他当时应该也跟地图一样属于甜甜圈子里的一员吧,也就是那段时间逐渐的熟悉与了解他了。
转过年来猫吧乌烟瘴气,气氛跌至谷底。不少“有识之士”便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他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经过无数的曲折与碰壁之后,一个以他为代表的吧内组织“置顶社”诞生了。印象中最初我也参与了这个置顶社的指导吧。它可以说诞生在猫吧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猫吧当时内外交困,吧务组织乱成一团。因而置顶社无形之中偏离了自己的最初路线,反倒成了新生代吧务的孕育基地——至今依然如此,而且还公开合法化了。
作为社里的灵魂人物,他心里确实以猫吧的兴亡为己任。他一直很推崇宇宙,也期望着猫吧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复兴吧。加入到吧务直至担任吧主之后始终不懈的努力着,政策推陈出新的很快,社内人员变动的也很频,也得罪过数量庞大的人群。猫吧在他的带领下也在曲折中前进着,中间因学业一度辞职,但始终密切的关注着猫吧。在此期间也被调侃为“太上皇”。 这几年关注猫吧关注的不多,虽然贴吧大环境每况愈下,常驻人口依然偏少。但感觉猫吧在他的引导下已经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吧庆日还是两岸杯这样的活动都组织的很出色,这些活动的组织性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可望而不可求的。
铜锣烧,是你引导我回来发这篇回忆文的,首先对你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些老熟人再度“重逢”创造了机会。铜锣烧你在我内心里一直是一位很理想化,很富有浪漫主义激情的少年。你对猫吧的满腔热忱让我感动,你能数年如一日的不忘初心,始终拼搏在贴吧建设的第一线我也认为十分难得。时间想想过得也很快,距离13年已经过去五年的时间了,当初跟你并肩建设置顶社的常驻吧友现在也寥寥无几了吧。你至今还能坚守在这里,大家都应该向你鞠躬致敬。
算是作为前辈吧,在你辛勤的工作之余,也能看出来你身上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不足之处。年轻人嘛,不犯错就不叫年轻人了,走些弯路是能够理解的。人情世故、团队管理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在网络社区还是现实社会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猫吧的吧友大多都是像你一样年轻气盛的青少年,在这个社区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非常正常,不可能全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只要记住,求同存异,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与声音。戒骄戒躁,不要被昨日的功绩冲昏了头脑。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说的做的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些话不只是对你说的,更是对我们每一位猫吧吧友说的。只是因为你是现在这个猫吧的带路人,你的身上的责任尤为重要。
多的不说了,祝愿猫吧能够在大家的努力下走向复兴。铜锣烧在繁忙的网络之余也要多顾及现实中的学业,艺术这条路想要走好也很艰难,必须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加油~我们都在支持着你。
说了很久要更新,但提笔总犹豫从哪里写起,我俩说是认识了五年吧,心里却觉得远不止。这也难怪,遇到了铜锣烧以后,才体会到什么叫相见恨晚,初次见面就聊得很是投机,当时他喜欢大雄与绿巨人传,我也喜欢,他关心城市建设,我也关心,他是学艺术的,我也只恨自己没走上那条路......这样的相似之处在我俩间不胜枚举,在闲聊时,他不吝于分享自己的近况,阐发自己对时事的看法,那时我俩的价值观是如此的相近,以至于经常一前一后说出同样的句子。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完全是把铜锣烧看作了走上了理想道路的自己。在如此毫无保留的交流中,我逐渐被他怀揣的理想与志气所折服,钦佩于他愿意这么不求回报地去继承一个留下许多人回忆的社群,甚至即使不止一次地被误会、被诽谤甚至被威胁,也没有减少这份热情一分,而他觉得我是他要找的人,推心置腹地向我介绍猫吧的渊源,讲述自己着手猫吧事务的前前后后。于是渐渐地,我也开始把猫吧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时值高三的忙碌,我也紧抓课间休息的闲暇,逐字逐句地在作文本上写着自己前一天夜里提议的“整风运动”草案,那时的我开始畅想,与铜锣烧、与吧务团队的大家一起,我们能够在这一方天地实现怎样的未来。
在遇到铜锣烧以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仅仅因为志趣相投的机缘,就能义无反顾地和素未谋面的友人相见,但当他年后提到会来我这边的城市后,我俩几乎是顺理成章地“面基”了。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之后的许多个冬夏,随着对方所在的城市逐渐铺满值得回忆的角落,两人也从一见如故到了真正的故知。和许多吧里的朋友们一样,共同的爱好是我们友谊的起点,促成了我猫吧生涯的开始,而在我与铜锣烧相遇五年以后的今天,与挚友们一起共事的愉快与畅达,更是我如今依旧选择坚守在此的缘由。三人小聚惠山的时候,铜锣烧又提到了这篇吧友印象的事,在经历如此一波三折却使人欢欣的一日旅途后,我感慨万分,于公,铜锣烧在猫吧历史上的“引路人”地位自有后人评说,但于私,作为朋友,铜锣烧之于我猫吧篇章的引路人身份,却是无可辩驳的。如果没有他在那个盛夏的邀约,五年间的所有共同经历的故事乃至近在眼前的景象,于我都将如梦似幻。看着眼前的两位挚友,即使身处又一个燥热酷暑的当下,我感到如此安适与踏实。
这个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五年里,如果说我俩之间有什么变化,大概是逐渐意识到两个人不是始终都能做到同步同调。随着彼此之间的进一步了解,也随着彼此人生经历的不同,偶尔也会在一些事务与决策上产生分歧,但这完全未影响我们“想一起做一些事”的愿景,想法的碰撞让一切变得趣味横生,也许是联网玩一个游戏,也许是组团安排一次旅行,也许是合作剪一次视频,又或者是搭伙拍摄一部电影......未来是如此漫长,漫长到不知该不该期待,但是想到能与你一同把许许多多的幻想变为现实,就足以让人雀跃不已,这些事或许是可以在猫吧完成的,又或许是在猫吧之外完成的,但我愿意在这里,在你我以及大家缘分诞生的地方,走到尽可能遥远的将来。
糖糖:
铜锣烧在我心中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猫吧前辈,一名有才华的艺术家,和一位交心的好朋友。
2013年初,我刚刚加入猫吧的时候就十分崇拜铜锣烧,看着他在猫吧发光发热,为猫吧添砖加瓦。随后我发现铜锣烧和我同处一个城市,就逐渐与他拉近了距离。认识铜锣烧已经10年了,非常感恩我们所热爱的猫吧能有这样一位优秀而努力的吧友,更加感恩猫吧能让我结识这样一位可靠而有趣的好友。
在猫吧,铜锣烧一直积极地组织活动,例如著名的人工置顶社以及机器猫吧大全的倡议。生活中,铜锣烧一直稳健地走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得变得更加优秀。我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从历史文化,时政分析,到人生哲理,铜锣烧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时间为证,岁月为名,友谊万岁。
不漓葉:
铜锣烧,以及他身后的人们
在铜锣烧从数年前走到今天的路上,是生长着诸多矛盾和争议的。
最早那段时间我没有见过,只能通过一些帖子来了解。在铜锣烧最早影响贴吧管理的时候,他还是一名中学生。那时候,这个地方有太多的水帖,而当时吧务对这些帖子却只显露出了疲乏。这个时候,他们创办了“置顶社”,开始了人工顶帖、给优秀的楼主以正反馈的行动。后来,这个社团的成员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吧务。最终,该社团接管了猫吧。
然后出现了我所听说的第一个转折。
吧务对“蓝胖子”这个集中分布在无聊贴中的词语产生了敌意,然后就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再然后,以雷龙为代表的团体开始了对这种行为的反对。
后来,铜锣烧高考。
2015年,贴吧吧主“飘雪”、“岛岛”先后由于缺乏活跃度而被百度撤下,最后的“相思”也因为生活的繁忙而无心关注贴吧。暑假开始,刚结束高考的铜锣烧和“地图”登上了吧主的位置。后来,相思离开,王子登场。
根据我的印象,从相思时期到铜锣烧时期,吧规中消失了不少规定。那时候,吧主从一位不苟言笑的成年人变成了大多数用户的同龄人。铜锣烧以极低的姿态接触贴吧,贴吧的风气一下子放宽了很多。后来的一段短时间内,贴吧的整体积极性增强,整体上是很欢乐的。
然后,第二个转折来了。
有人告诉过我一个观点:“贴吧的内容是在一群人从萌新到形成固化圈子的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通过自己的帖子来吸引他人交流,并享受精品贴给自己带来的喝彩声。一来二去,同一个时期的吧友们相互熟络起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交流方式更多地偏向群聊,同时淡出这个有条条框框的地方。同时,内容会吸引下一批用户,可能本打算在这里短暂停留的人被那个还没有固化的圈子中的两三人带着玩,并决定停在这里。至此,一次时期的交替也就完成了。”而那一年的一些活动加速了这个进程,导致交替过程中出现了断代。同时,圈子往往有一致的排外性,这点在吧务里有显露,也让吧务吃过不少苦头。
那时候,很多小吧主已经不愿意花精力来搭理这个地方了。吧务效率越来越低。松散的管理导致贴吧保留了大量水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贴吧用户动辄发出的超长篇文章帖,但时至今日,不论烂尾与否,真正被完成的大概一只手就可以数出来。
后来,固化的圈子向吧务组闹起过不少争端,起因包括有的和没的,对象包括某个吧务或吧务全体。但事情大都以“按闹分配”的处理方式压下去了,对一些小吧来说,那时候的吧主并不是一个能主持公道的角色,而是不断劝自己受气的“算了算了棒”。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忍了,甚至主动当起了背锅侠;承受能力弱的在一次爆发之后回归了现实,然后很少再回来。
铜锣烧能一路走到今天,我想他最应该感谢的人有四位:一是为给其他吧务吸引火力的@aidlam ,二是为活动尽心尽责的@邻家的王子 ,三是能提出有效批评的晨曦,四是能在众多质疑以及谩骂中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的自己@幸福的铜锣烧 。
没有那第一位,吧里可能会滋生更多闹剧,让吧务组走掉更多人;没有那第二位,在猫吧前一段的低谷期,这里可能连最后的冬夏活动都保不住;没有那第三位,可能这里依然浑浑噩噩。没有那第四位,就一定不会有这段话里所说的一切。
到了现在,我觉得铜锣烧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吧主了。这点在2017年的下半年就有所体现。那时,吧规完成了最近的一次修改,从此至今,一切吧务工作以现有规则为准。吧务内,原本非常欠缺管理能力的实习小吧经过了半年的观察,渐渐地也能承担起一些基本的职责;贴吧内,搞事的小朋友被两名吧务用清晰的论述批得老老实实;贴吧外,来自兴趣部落和港台论坛的参赛者表现精彩,知乎平台作者在贴吧发布的文章也都非常出色。
总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过去的事,无论它多能让人崩溃,都已经过去了。好在,以后的路还很长,长到谁也不知道它会在哪里结束。
相信年后的日子也会一样的好。
铜锣烧同样是对我影响极大的一个人。
从2013年共同组建人工置顶社开始,我与铜锣烧共事已经快五年了。这五年里,他对我的影响极大。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共同组建人工置顶社、同时进入吧务团队,也不仅仅是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时还收到了他赠送的礼物,现在在我的书架上)更是他对《哆啦A梦》相关研究的矢志不渝,更是他在吧务管理方面的鞠躬尽瘁。
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我就认识铜锣烧,应该是在姐姐的圈子里吧。那时候他还是新人,但是已经对猫吧的发展十分关心了(当时的我还觉得,吧务的工作离我很远)他对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让我一时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新人。
还有,他收藏了《哆啦A梦》的大量资源,从图书到BD,几乎是逢出必买,他对《哆啦A梦》的热情可见一斑。(而且他还会把自己收藏的很多珍贵书籍分享到猫吧,这些资源早已成为猫吧精品区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醉心于《哆啦A梦》相关研究,特别是对《大雄与绿巨人传》这一部剧场版情有独钟(这好像也是我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哆啦A梦》剧场版)非常喜欢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的研究分析贴也在猫吧精品区里有很多,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他是个大触。他经常会转发一些美术相关的东西,我这个外行人是看不大懂的。他还会手绘地铁图,诶,说到地铁图,他对城市规划很有研究,置顶社的群里,有时候就会突然聊到城市规划上面。
这些是我对铜锣烧个人的印象,要说与他共事的感觉,那就是:他是真心热爱猫吧的。
这种热忱可以感受得到,他在吧务管理过程中的心血,用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有些甚至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是宇宙的狂热崇拜者,希望通过学习宇宙来振兴猫吧。
铜锣烧目前正在进行他的游学生活,祝愿他对艺术的领悟更加深刻、绘画水平更加精湛。新的一年,继续合作,还请多多关照。
我记住铜锣烧……好吧和可乐的理由差不多“ID朗朗上口可以当儿歌读非常好记”!
他是我当吧主时开始活跃的新人,瞬间感慨时间飞逝啊!好怀念啊!
我对他最开始的印象,是“发了很多漫画资源帖”,以及在贴子里不断回复或简单或比较长的解读文字。
总之在不断的浏览回复中,我对铜锣烧开始眼熟。
在13年年初,为了想认识吧里的新人,顺便也给其他人起个带头作用(尤其是对一些放不开的老吧友),我主动发了一个“新人留言交流认识贴”,而铜锣烧就是在我这个帖子里回复的一员。
虽然那个帖子因为后续原因逐渐沉了,但是我也因此认识了好多新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猫吧新一代吧务或核心成员,当然就包括铜锣烧啦。在后来我因为自己生活和猫吧的双重原因辞职之后,铜锣烧也是发帖关心我、以及后来的S君等人情绪、心情等这些问题的一员。说老实话,在我刚辞职的那段时间,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少的,这个时候能看到新人(以那时候的时间段来计算)的鼓励和劝解真的很受用。
在后来,我便渐渐地的看着你的发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到登基稳坐皇位(不知为何我觉得这块应该加上“威~~武~~威~~武~~”的音效,绝配啊!)的那一天
在我的印象里,铜锣烧是个虽然务实,但是相比王子更外露……或者说更主外的性格。
也看到你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圈子,和王子他们一起搭档开创了猫吧新的时代。
有的老吧友可能不是很喜欢或不理解从你这里流出来的那些梗,不过我倒觉得很好玩啊。
梗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断交替的,每个时期都要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嘛!看开些甚至乐在其中没什么不吼哇~ 我向来是不在乎这些的,
不过驻扎年限唯一的好处嘛……大概就是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叫你“铜锣烧”而不叫“太上皇”也不呼“万岁爷”这样吧
啊!铜锣烧!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好吃!
关于老铜,我经常很不爽老铜的做法。
我对老铜的印象,一个带脑子的公知,一个可以深交的人。
我和老铜,三观最起码二观不和,但我依旧觉得这人能深交,至于公知么。
每次一有什么有趣的东西,老铜都会发到群里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
嘛,虽然大多时候和我意见相左,但我不讨厌这样。
当然或许在老铜眼里我是个小粉红吧(笑)。
置顶社创始人?最早大号头像是夏咪,还以为和可乐是cp。对哆啦很有研究,从剧情到画面到音乐……博学多才的艺术生。和小凌晨曦猫等人经常讨论哲学思想,爱膜。平时和吧友相处时很有亲和力,而做事时也很认真,为猫吧出财出力,举办各种活动活跃猫吧,贡献实在太多了,可以说是最爱猫吧的几位吧友之一了。长的也很帅而且萌!忘记是谁说的了,貌似看过28遍绿巨人传。果然之前找我写了绿巨人传的音乐分析,现在那个数字估计又涨了吧。
铜锣烧是引导我常驻猫吧团队的领路人之一,我对猫吧的很多理解认识是从他所整理的猫吧通史中获取的,此外他也是我面积的第一位猫吧吧务成员。太上皇之名号早在进吧初期就有耳闻,从当时为数不多的发言来看,像是一个渐渐淡出猫吧的、非常有气质与主角光环的德高望重的前辈。所以当进入吧务组,看到他突然换了个逗比(?)的头像以及经常因为有些痴呆(?)(“吧友翻唱”“什么发烫?”)的发言而被盐叔敲打的时候就傻眼了hhhhh
说回来太上皇君为了猫吧的事业确实是非常之拼,在接触这两年的时间里,为猫吧大全的建设做出及其卓越的贡献,出品了大量精品专栏文章,也是很多活动与常委会建设的领导者,在视频组等项目出现瓶颈的时候都会积极相处对策或者克服困难顶上去,称之为猫吧的恋人丝毫不为过。说心里话有时会觉得挺惭愧的,像我这种要思想深度没啥深度、要贡献没啥贡献、还经常ky中二情商低的人,大概严重不符合太上皇当初把我拉进常委时的期望叭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