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是史上最恐怖、最绝望的日式恐怖游戏之一;另一位是创作了带给无数人童年梦想与希望的《哆啦A梦》的漫画家。乍一看将外山圭一郎的《死魂曲》与藤子·F·不二雄联系起来十分的不知所谓,但本文旨在论证,《死魂曲》其中的一些内核,恰恰是对藤子·F·不二雄作品,与其“SF”理念最深刻、最黑暗的继承与致敬。
在单行本第37卷中有一则名为《魔法辞典》短篇故事中,在这个故事中,大雄因为喜欢看魔法少女动画而被胖虎和小夫嘲笑,于是大雄就像拜托哆啦A梦拿出可以使用魔法的道具。
《哆啦A梦》在近半个世纪的制作历程中,除了原作者藤子子·F·不二雄之外,还有很多的人与这部作品的成长产生了联系。本次系列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在《哆啦A梦》制作背后的人们和他们的故事。
随着1980年第一部剧场版《大雄的恐龙》,以及1981年第二部剧场版《大雄的宇宙开拓史》的成功,每年上映一部《哆啦A梦》剧场版,就成了固定的模式。而1982年上映的第三部,就是本期文章要介绍的《大雄的大魔境》。
在“水田版”哆啦A梦电影评价越来越两级分化的情况下,本片可以说给了粉丝不小的惊喜,虽然在某些剧情上还是存在硬伤,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本片算是近几年“哆啦A梦剧场版”里最好的一部了。
前一阵有朋友私信希望介绍一下《哆啦A梦》都出过哪些游戏,那从本期文章开始,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从漫画诞生之日起,《哆啦A梦》曾出过哪些游戏。
我们在之前介绍“瓢虫漫画”的文章中,提到了小学馆是日本出版社的“四大天王”之一,有的朋友就私信询问,另外三个“天王”都是哪三家出版社,那么本文就来对日本这几家出版社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所谓的“瓢虫漫画”,可以将其理解为小学馆旗下的一个漫画单行本的品牌,主要针对的群体是少年儿童,所收录的漫画,基本都是在学年学习杂志,以及《快乐快乐月刊》上连载的儿童向漫画。
在一个访谈中,藤子·F·不二雄老师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不认为我已经画完了《哆啦A梦》,我想画到绞尽最后一滴脑汁为止。我想让《哆啦A梦》之后,再没有同类型的漫画出现。要做到这种程度,就要试着彻底的把这种类型都画出来。如果日后,有别人画出来的话,我就会不甘心的想:啊,还可以这么画啊!”
1964年可以说是两位藤子不二雄老师漫画生涯的分水岭,这一年开始连载的《小鬼Q太郎》一举奠定了两位藤子不二雄老师“生活搞笑漫画”的创作风格,并且让两位藤子不二雄老师迈进了人气漫画家的行列。但是在早期的创作生涯中,两位藤子不二雄老师的创作风格可以说五花八门,各种题材都有涉及,本期介绍的《少年林肯》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也如愿在上映当天和朋友一起到影院看了最新的剧场版哆啦A梦,交流中受益良多。惯常的废话我就先不说了,不出意外的话,这篇影评也会是中文互联网上第一篇详细影评。
在单行本第12卷有一个名为《搬到幽灵城堡去》的故事。这篇故事讲述的是,大雄家准备买房子,但是大雄的家里东拼西凑只能拿出1000万日元,可是好的地段价格太高,便宜的地方要么交通不便,要么房子质量很破。这时候哆啦A梦在杂志上看到欧洲的城堡价格只要1000万日元,于是大雄便提议去看看。